我的学习笔记

土猛的员外

总结一下过去三年的产品心路

在前几天公司的年度启动会上,周老师(副总裁)展示的PPT上有一页让我印象深刻,他展示了公司目前现有的8大主力产品在项目中的复用率,力石小知是唯一一款复用率100%的产品。当然,我知道这个100%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来说的,如果时间拉长到三年半的区间,小知不可能做到100%的复用率,况且加上小知的知识运营、数据运营等工作,100%也就仅限于软件产品层面了。

虽然作为当事人,我会感觉到其中的筚路蓝缕,且SaaS道路一直未真正打开。不过这些都没关系,小知作为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,依然有很多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地方,特别是在产品的0到1过程中的点点滴滴。

在开始分享前,先对复用率给出我的观点:产品复用率这事情,和产品经理的关系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大,顶多只占1/4

好了,接下来我开始分享小知的三年产品成长心路,看完之后你应该能同意我的一些观点,并且看到力石科技在做产品上的一些方法。

方法1:产品-市场对角线

01 开始于普陀山

2019年夏天,当时我所在的大数据团队逐渐形成一个想法,我们需要有一款服务C(这里指游客)的产品,这样更利于我们对市场有充分感知,并且为我们的客户(旅游局/集团、景区、博物馆、乡村等)服务他们的客户(游客/观众)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于是,我们就开始构思,并做了PPT,去普陀山拜访了客户。

说起来第一步踏出去是很顺利、很幸运的——客户非常接受我们的想法,对创新事物持拥抱态度,并且当场就表示,只要可以给普陀山的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,他们愿意当小白鼠。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,回杭州之后,我们就开始规划产品设计和研发。

02 一支很有活力的团队

当时大数据团队除了我之外,全部都是分析师,虽然他们里面最低学历都是硕士(包括牙医和叶子都是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的海归双硕士),但是不懂产品设计,也不懂工程型的编程语言(他们精通Python、R等更适合数据分析的语言)。而作为一个刚刚”想象“出来的”产品“,我们也不太可能动用公司的研发中心资源。但这样的团队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,于是,用水笔画在A4纸上的一张张原型就出来了。然后向公司申请了一个实习生名额——我的学弟,会写Java,然后再招聘了一位前端工程师(个人感觉他是我合作过最厉害的前端,后面也果然去了阿里等大厂)。就这样,过家家似的,产品在当年的9月26日在普陀山正式上线了。

然后,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不断地感受到这个新产品的”Low“,它还有太多我们想做却没完成的功能。客户那边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断给出意见,大部分我觉得都是合理的,我们应接不暇,当时我已经准备开始重操代码了。正在这时,和我一起工作多年的小明(也是国内著名开源作者)阴差阳错地加入了小知产研组,于是产品能力开始快速提升,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了底层架构地调整,目的是为了迎接这个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,因为这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产品未来的形态是怎么样的,就像我们老板(他一直非常支持我们的孵化产品)当时说的,只有一个普陀山并不能证明这个产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。(以下是小明的开源作品,听说阿里、京东和美团都有人在用,因为他有一个交流群)

knife4j

03 开始走向市场

于是,摆在我面前的新问题就是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。在这件事情上,我首先做的事情是自己先去跑更多客户,这里也非常感谢一些现同事、老同事的帮助,介绍了大量机会。我和团队的销售(另外一个小明)在2019年的Q4跑了大概30多家景区,拜访了大量景区客户,收集了很多好的需求(包括部分客户痛点)和使用场景。于是,2020年疫情复工之后,我们在一边不断升级产品的同时,也直接或间接地有了颐和园、天台山、九华山、杏花村、西溪湿地等一波新客户。然后,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产品方案PPT编写。虽然三年后回头看,当时的PPT是如此的”不堪入目“,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,已经觉得”有点东西“了,特别是后来加入的小黄,让方案有很大提升。我们将方案推向解决方案部门,做讲解、培训,做产品演示,于是”征服“(其实是祈求他们认同)了一些解决方案工程师,包括泥叔、江海等同事。他们将力石小知的方案单独或者整合进他们的项目方案中,于是,在他们的推动下,在销售同事的努力下,我们的客户数增长很快(当然都是以项目的形式)。

04 客户成功组

一段时间之后,大家发现我们的很多客户其实是”静默“的,他们对于小知完全没有存在感,特别是那些在项目中带来的客户,这一点也一直在公司内部被诟病。在之前的一段时间,因为疫情,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做了调整——我这边的大数据团队被并入到原运营中心,还并入了大量的产品和研发人员,组成了BOD中心,BOD的意思是建设+运营+数据。对我们最大的变化有两个:一是我的注意力被大量迁移到了项目和老游管佳产品(后面还会提到新游管佳);二是因为BOD中心的分管VP是运营方向的,深处运营中心,小知团队开始有了运营意识。这段时间大家都学会了和我们最好的几家客户打成一片,直接的好处就是不断收集到新的、真实的一线需求,而且客户对于小知这个产品也更加重视,真正使用起来了。我们这部分工作目前叫知识运营,其实我觉得后面可以改成客户成功组。

chats

好了,这部分我就说到这里了,我们来看看这个图,什么是产品-市场对角线,不需要去百度查这个名词,因为是我刚刚”发明“的。

产品-市场对角线

你会发现,我上面说的整个历程和这里是完全匹配的,从一个idea,到第一个愿意试错的客户,再到MVP(最小可用品),再到v1.0版本出现,进行渠道推广,再到后面建立运营和客户成功来收集客户反馈数据(加上游客的需求数据,以及后面又加入了埋点分析数据),不断迭代升级,整个产品发展逻辑已经形成了闭环。如果你在打造新的产品,也许可以参考。当然,我们的产品市场是面向ToB和ToG的,和ToC的逻辑会有一些不同,在ToC的领域,也许我说的这些,对于你们来说和吃饭一样平常。

产品-市场对角线对产品可以做到100%复用是有一定关系的,因为我们对市场需求的感知是更加敏感了,是主动在变,而不是被动在修。需要提一下的是:这时候我们还没有产品经理

后面还会讲到另外两三个方法,包括:

  • 创新的选择:如何去取舍洪水一样涌过来的需求?
  • 架构和需求的选择:架构和需求哪个更重要?
  • 组织的思考:组织就像一辆车……

后面会提到我们后面有产品经理了,而且还有一个新产品的诞生…


剩下的等到周末再写吧,年后回来真的好忙好忙!


我们的创业项目已经上线!!!

TorchV AI,帮助企业快速进入AI时代!

具体详情,请点击官网咨询


最新内容,关注“土猛的员外”公众号